钛合金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钛合金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揭秘中国古代是如何观星的

发布时间:2021-02-22 16:41:01 阅读: 来源:钛合金厂家

揭秘:中国古代是如何观星的?

导读:对于天象的研究自古就有,古人很早就开始研究天体的运作规律。中国古代有名的人才也大都会观星之术。古代帝王更是将自己国家的命运与这些天象连接在一起。那么古人究竟是怎样观星的呢?

中国古代先人是如何观星的

古希腊星图与中国古代星图是人类历史上较完整的两大星图体系,前者逐渐演变为目前国际通用的88个星座,而中国古代星图则自清末逐渐淡出主流,甚至连不少天文界专业人士也不清楚我国古代先人是如何观星的,天文学博士、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告诉记者,自己是基于现代天文学的教育培养出来的,对于中国古代星象体系的了解也极其有限,当得知中国古代星空的原貌后,不禁感慨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
网络配图

《漫步中国星空》作者之一的齐锐告诉记者,中国古人非常聪明,早在上古时代就开始将满天星斗划分成群为它们取名,到了三国时期,由天文学家陈卓统一全天星官,形成了以“三垣二十八宿”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星官体系。到隋代时出现了《步天歌》,以生动的韵文将周天恒星连缀在一起,弥补了星图难以流传、文字不够形象的缺点,做到了“名中有图,言下见象”,由此繁难而神秘的星空因它而变得平易而充满诗意。而历朝历代都有恒星观测资料,传承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是天文学家在宋代皇佑年间(1052年)所观测的恒星数据,它是“三垣二十八宿”传统星象的典型代表。

“为了恢复宋代星图数据,复原古人眼中的星空,我们运用现代天文观测数据,结合天文史学文献,一一比对了中西星图中1400多颗星,下了很多功夫,终于完整呈现了中国古代星空的盛景。”

最早的星官图,失散已久未能传世

星座在中国古代被称为“星官”,东汉张衡描述星官的命名:“在野象物,在朝象官,在人象事,于是备矣。”

中国古代的星官,从天皇大帝到农丈人、从战场到市场、从天枪到簸箕,其名称和布局都非常社会化,地上王国、山川百物、人间百业都搬上了天际,涵盖了古代神话、历史典故、社会制度和人文习俗等,几乎是按照地上人间的模式在天上复制了一个世界。

约公元前270年前后,三国时期吴国的太史令陈卓统一了全天星官,编成一个具有283个星官、1464颗恒星的星表,史称“陈卓定纪”,陈卓综合而成的283官星象体系被后世史书所采纳,成为我国观测星象的基础。

陈卓关于全天星官的划分凸显了中国“二十八宿”星官体系,“二十八宿”简单地说,就是先以历史上一些重点观测的恒星作为标准,然后再以线形联络起它近旁的部分星,如此构成一宿。全天共有28个宿,分为四组,称为东、南、西、北四官,即东官苍龙、南官朱雀、西官白虎和北官玄武,以这二十八宿为代表,携领囊括全天的所有星官。

“三垣”的创立比“二十八宿”晚一些。人们仰观天顶,先把北极周围的广泛天域定为“紫微垣”,也叫“紫宫”或“中官”。由于古人已将二十八宿分配入东西南北四官,而中官仅含一个紫宫,有些单薄,先人便将紫微垣和二十八宿之间的部分天域进行了划定,分别命名为“天市垣”和“太微垣”。三垣在隋唐之际趋于成熟,合并二十八宿后成为新的“二十八宿三垣”体系。后来“三垣”的地位逐步提升,在此基础上成为“三垣二十八宿”体制。

《漫步中国星空》作者之一的万昊宜告诉记者,基于传统文化的“三垣二十八宿”星象体系,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别于西方的最引人注目之处,自陈卓初定至体制完全建立,传承了千余年,一直到明清之际。

遗憾的是,三国时代陈卓关于星官的着作和原图早已散失,未能传世。

《步天歌》长度,内藏天文常识

虽然最早的星官图未能传世,但后人能通过相关史籍来观其原貌,这些史籍主要是隋代丹元子的《步天歌》。公元600年前后的隋代,法号为丹元子的隐居者,按照陈卓所定全天星官的布局,将此前流传的星官知识重新整理,作了一首认星歌谣《步天歌》。唐朝初年时有人又对歌词作了修订,从此《步天歌》成为表述中国星象的代表作,至今流传。

网络配图

《步天歌》首次详细整理和记录了二十八宿三垣的全部成员,其分章、星官、星数、寻星顺序都严格遵循实际观测。先描述每宿的主体,再以宿星为主,描述所统率的各星官与主体间的相对方位关系。形式上采用通俗的诗歌体例。《步天歌》成为后世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着述的一种标准范例,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。

清代学者梅文鼎对它给予了极高的评价:“《步天歌》所列星象,特为简括。故自宋以来,天官家多据为准绳。”《步天歌》易懂、易学、易掌握,成为中国古代学习天文的必读书,宋代着名史学家郑樵就一面读《步天歌》,一面观察星象,“时素秋无月,清天如水,长诵一句,凝目一星,不三数夜,一天星斗,尽在胸中矣”。

万昊宜告诉记者,《步天歌》的特点是文辞浅显,内涵丰富,星名完备。它所用语言并不深奥,所取用的材料也不过是整理串联起已有的专业知识,这些特点使它能够在中国天文学史上长久地发挥重要作用,这一点很少有其他着作能与之相比。

更让人稀奇的是,在流传下来的《步天歌》各个版本中,基本都是360句到366句。作为一部天文学着作,这当然不是巧合,作者细密的设计心思暗藏其间,中国古代周天为365.25度,一句一步,一步一度,至365度而恰好步天一周,此即“步天”一词原意所在。

北斗七星,爱被古人描绘成座驾

我国地域范围处北半球30度到45度间,生活在这个纬度区域的先人们仰望星空,发现所有的星星都是东升西落,旋转的中心就是北天极,它相对固定不变,而处在北天极最近的一颗星,也就是现代人称作“北极星”的星,在古代实际上被叫做“勾陈”。而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就被称为紫微垣,它是天皇居住的地方,紫微垣含有37个星官。

在《步天歌》里,对紫微垣的部分星官是这么描述的:勾陈尾指北极巅,勾陈六星六甲前,天皇独在勾陈里,五帝内座后门是,华盖并杠十六星,杠作柄象华盖形……

在民间知名度最高的星恐怕就是北斗七星了,这七颗星有各自的名称,从勺头开始依次是“天枢”、“天璇”、“天玑”、“天权”、“玉衡”、“开阳”、“摇光”,位于勺头的前4颗叫斗魁,其余3颗叫斗柄。

由于“北斗”围绕北极日夜不息地旋转运动,所以从很早开始,“北斗”就被人们想象成天帝的车驾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说:“斗为帝车,运于中央,临制四方。”意思是:北斗七星是天帝坐着的马车,天帝以中央为枢纽,坐在马车上巡查四方,定四时,分寒暑。

在山东嘉祥县东汉时期的武梁祠中,就有“斗为帝车图”的画像石,图中的北斗七星,由斗魁4星组成车舆,有一帝王形象的人端坐在斗勺之中,斗柄3星组成车辕。这辆车没有车轮,它是腾云驾雾而行的。

把北斗七星看作车子的民族很多,如古巴比伦人把“北斗”看作货车,古埃及人看作是伊西斯女神之车,英国人看作是亚瑟王之车;阿拉伯人称“北斗”为车星,斗口4星是四个车轮,斗柄3星是三匹马或三头牛,“开阳”旁的“辅星”则是赶车夫。

人们发现在不同的季节,“北斗”的方位和斗柄的指向不同。因此北斗七星很早就成为指示季节的星空标志。战国时代的《冠子·环流篇》中写道:“斗柄东指,天下皆春;斗柄南指,天下皆夏;斗柄西指,天下皆秋;斗柄北指,天下皆冬。”其中的道理可如是解说:战国时候,在春分时节每当黄昏来临,仰望北天,可以看到斗柄正指向东方。由于地球绕日公转的缘故,斗柄“东指”的时间会逐日提前4分钟。如果每天晚上同一时间抬头仰望北斗星,会看到斗柄指向逐渐沿逆时针旋转,到了夏至黄昏,斗柄已旋转到指向南方的位置,标志着夏季的开始;而到了秋分和冬至,斗柄则分别指向西方和北方,标志着秋季和冬季的开始。

不过由于岁差的影响,从战国时期到今天,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,现今在春分时要看到“斗柄东指”,已不再是黄昏时分,而是在几近子夜的23时30分左右了,其他的季节延时也与此相同。

网络配图

天上的街市,划分也是按片区

除紫微垣外,天上还有其它独立的天区,我们的先人用星星组成的城墙,分别围起天上三个独立天区——紫微垣、太微垣和天市垣,以它们为缩影,讲述了社会运行最重要的三个因素——文化、政治和经济。仰观头顶的三垣,细细琢磨每个星官的含义,让人回味无穷,对先人智慧的敬仰油然而生。

要想在天上同时看到这三垣,最好的时间是每年的六月中下旬,也就是夏至节气前后。当黄昏来临,一丝清风送走夏日西边最后一线光亮,举目北望,庄严的紫微垣,俨然高悬北极四周,“北斗”和“文昌”居于垣左,而“华盖”和“传舍”列于垣右;转身回望,在西南方天空中,明亮的“五帝座一”高挂,以它为中心的是天帝和大臣们处理政务的太微垣;向东看去,东南方地平线上银河正慢慢升起,银河西岸边就是热闹的天市垣,仔细倾听,穿过林间悠扬的蝉鸣,是否能听到来自天上集市的叫卖声……

至于人们常在评书里听到的“二十八宿”,其实是28片天区,按照方位分为东、北、西、南4组,每组含7宿,分别是:东方苍龙包括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七宿,共有46个星官;北方玄武包括斗、牛、女、虚、危、室、壁七宿,共有65个星官;西方白虎包括奎、娄、胃、昴、毕、觜、参七宿,共有54个星官;南方朱雀包括井、鬼、柳、星、张、翼、轸七宿,共有42个星官。全天三垣二十八宿一共283个星官,共计1464颗星。

在每一宿天区的众多星官中,人们选取其中的一个作为代表,并以它的名称来命名该宿。这个代表星官称为宿星。例如:角宿有11个星官,其中“角”这一星官是角宿的代表星官,它就是角宿的宿星。283个星官中拥有的星数多少不等,少的只有1颗,多的有40余颗,人们在每一个星官的若干颗星中,选取一颗星作为主星来代表这个星官,这颗星被称作该星官的“距星”,例如“帝席”星官有3颗星,其中位置居东的大星是它的距星,称其为“帝席一”。

这些知识就是人们最早的天文观念。虽然初衷并不是为了研究什么,可能仅仅是因为好奇,但是这些知识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。

浩宇教育

尚浩宇教育怎么样

尚浩宇教育